世界能源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和能源有密切关系,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生存都依赖于能源的供给,而开采其他资源和利用其他资源也都要依赖能源。2018年版“世界能源蓝皮书”由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撰写,分析世界能源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走向和未来发展趋势,解读世界经济形势、各国能源政策等各种因素对世界能源局势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回顾2017年,全球经济在2016年复苏的基础上继续向好,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良好,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也企稳回升,全球贸易和投资继续回暖。展望2018年,据国际货币基金年初的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创纪录的3.8%,或为10年来最大增幅。在良好的全球经济基本面带动下,全球能源供需失衡的状态有所改善,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价格趋于回升。 受原油需求回暖影响,2017年国际油价震荡上行。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高于预期,有效缓解了全球库存过剩以及北美页岩油气增产和部分石油生产国未如约实现减产等问题的影响。美国WTI原油价格从年初的52美元/桶上升至年末的近60美元/桶。2018年以来,受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等地缘政治影响,截至2018年5月末,国际油价持续上涨至68美元/桶。在2018年全球贸易争端与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背景下,市场上对包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速的乐观情绪受到影响。而同时,全球经济还面临增长乏力、债务高企、金融杠杆率过高等金融风险隐患。国际油价的持续升高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在中国,石油消费量不断增长与产量有所萎缩的情况,使人们对中国石油供给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担忧。2017年中国原油产量1.91亿吨,比上年下降4.1%。2017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6.1亿吨,同比增长6.1%,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7.4%。随着原油需求和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未来数年内,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可能超过70%,甚至80%。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此规模庞大的消费量加上畸高的对外依存度,难免会引发对石油供给安全的担忧。但我们也要看到,全球石油供给与市场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即供给相对宽松的市场格局短期内不会显著改变。全球石油市场在较长时间内似仍将处于买方市场,中国甚至逐渐成为各油气主要出口国进一步争夺的重要市场,因此,对中国石油安全及全球石油供给稳定的担忧似可缓解。 2017年的全球天然气市场也格外值得关注,天然气消费量和价格均呈现企稳回升之势。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约3.62万亿立方米,增速为2.2%,高于2016年的1.8%,回到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2017年全球天然气产量约3.7万亿立方米,增速为2.7%;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增长尤为明显。2017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6700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长4.7%。与此同时,全球LNG贸易量持续提升,2017年,全球天然气液化能力增至3.53亿吨/年,比2016年增长13.8%,创下2011年以来的最高增幅。随着新兴项目的不断投产,澳大利亚和美国成为近两年LNG出口增加最多的国家,2017年这两个国家的出口增量占全球LNG贸易增量的70%以上。2018年,预计全球天然气市场供给继续宽松。全球天然气需求有望增至3.67万亿立方米,比2017年增长1.7%。在供应方面,预计全球天然气产量为3.78万亿立方米,增长2%,全球LNG供应过剩将扩大至6000万~8000万吨/年。受天然气供给持续宽松影响,全球LNG贸易合同向“更短”“更小”方向发展,合同期限越来越短,年度合同量越来越小。2017年,全球LNG贸易新签订合同的平均期限不到8年,合同年度交易量不到100万吨。全球天然气贸易方式更趋灵活,定价机制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全球天然气供应总体过剩的格局下,中国在2017年冬天却遭遇了较以往更为严重的“气荒”,这不得不令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国内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与改革需求。尽管这次“气荒”存在中亚进口气减少和国内天然气需求猛增等“意外事件”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所谓“意外”因素其实是恒常性存在的,只是不同条件下会呈现不同的外在表现罢了。而需要重点探讨的是,目前国内油气行业在上中下游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与分割状况,定价机制扭曲的问题仍然严重,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天然气的有效供给。对国内“气荒”问题的反思,更加坚定了我对天然气人民币方案的思考。推进东北亚地区天然气市场的一体化、建立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应是解决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天然气供给安全的重要路径。 纵观全球油气市场,随着美国“能源独立”政策的推行,其能源进口逐步缩减而出口不断扩大,将对全球油气供应和消费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2017年,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提出,美国放松对华天然气出口的管制。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签署了双边经贸合作史上创纪录的大单——金额高达2535亿美元的大单,其中能源相关协议占一半以上。2018年5月19日,中美两国发布的《中美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同意有意识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 这一系列举动说明,美国正逐步由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这个巨大变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能源生产和贸易格局,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将成为美俄天然气出口的主要角力场。俄罗斯以及中东在内的国家都开始调整油气出口方向,并增加对华油气出口。随着未来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及亚玛尔等大型LNG项目的完成,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量也将显著增加。预计2018年冬开始俄罗斯输往中国的天然气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在全球天然气生产西移而消费东移的格局下,中国的天然气进口来源将更趋多元化,或许正为实施天然气人民币方案创造难得的历史性契机。 对中国而言,由美国“能源独立”引致的能源进口的进一步多元化,对实现天然气供应安全、降低天然气利用成本十分有利。目前,中国LNG进口主要来自卡塔尔和澳大利亚,两家合计占2/3。未来从美国的进口将使中国的LNG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并将与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尼等国LNG对华出口形成竞争,而国际气源竞争形成的气价波动也将为进口商提供更多价格选择。在国际LNG市场总体供应宽松情况下,中国作为买方或将获得更多灵活性和选择权。 美国对华油气出口的增长,还将有利于双方贸易平衡。中美贸易逆差持续时间长,且目前占美国整体贸易逆差额的一半左右。中美LNG贸易的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美贸易平衡,预计未来中美贸易逆差将因此每年减少70亿美元左右。除传统的油气之外,全球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发展也值得关注。太阳能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政策的支持,推动了光伏市场的蓬勃发展。2016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净新增电力容量的近2/3,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增长了50%,首次超过了煤电的净增长。太阳能电力容量增加超过了74吉瓦,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 在全球核电市场方面,中国核电的发展稳步推进,带来了全球核电装机容量的可观增长。在欧洲,随着老化核电站逐渐退役以及几乎为零的新投资,核电装机容量持续下降。据预测,未来20年中国核电将以年均增速11%、1100太瓦时的速度快速增长,将占据全球新增核电发电量近3/4的江山,相当于每三个月中国就有一个新的反应堆启动。 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不仅推动了中国能源产业的巨大发展和结构的转型,也使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了更迫切的诉求,2017年底“污染防治”被列未来三年三大攻坚战之一。这种需求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能源消费革命,使中国政府更加着力加快能源消费机构的转型发展。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势将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能源市场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发展注入更多鲜活动力。
|